在由多種運輸方式組成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中,公路以其覆蓋面廣、機動靈活、時效性強、提供個性化服務、可實現門到門的直達運輸、可將各種運輸方式進行有效銜接等顯著特點,成為最古老、最基礎、最普遍的運輸方式。
10年前,河南曾以高效暢通的高速公路網構筑了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戰略通道。
如今,在如火如荼的中原經濟區建設進程中,在陸空對接、多式聯運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公路的基礎性功能須臾不可缺失,并將發揮更大作用。
河南人的便利與自豪
7月19日一大早,在鄭州工作的劉先生帶著妻子孩子,駕車駛上京港澳高速回南陽老家看望老人,四十分鐘后,車子轉入許平南高速,大約三小時后到達南陽。第二天午飯后,和父母親共度了周末的劉先生駕車返回,依舊是三個半小時左右,便安全抵達鄭州。
“現在回家真是方便多了!”劉先生說,以前沒有高速的時候,來鄭州上學,他通常都要坐八九個小時左右的汽車或火車,坐汽車還總是要到路途中間的襄城縣停一停,等吃了午飯再出發。
生活因公路而變,用“自豪”和“驕傲”來形容中原兒女對我省公路交通大發展的心情毫不為過。瞧一瞧數字:2006年底,我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3000公里,居全國第一,此后,“第一”的里程不斷刷新,但“第一”的桂冠從未旁落,至2013年,我省高速公路已突破5800公里,連續8年全國第一。全省180個縣(市)基本實現20分鐘上高速,18個省轄市形成不超過3小時的高速公路經濟圈。干線公路和農村公路也不甘落后。至2013年年底,全省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4.9萬公里,公路密度達到149.6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國第二,全省所有鄉鎮全部通客車,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98.5%,一個以高速公路為主骨架、干線公路為支線、農村公路為脈絡,內通外聯的公路交通網絡初步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我省公路交通的優勢并不是天然形成的。恰恰是因為基礎差、底子薄,吃夠了苦的中原兒女才千方百計多方籌資修路架橋。早在2007年,我省就開放一級公路建設市場,按照“誰投資、誰建設、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以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參與干線公路建設,形成多元融資格局,同時建立省市兩級還貸責任制,以靈活的體制機制促進了干線公路的快速健康發展。
“是決策者的高瞻遠矚和河南人的不等不靠、苦干實干促進了河南公路交通特別是高速公路的先行發展和適度超前,加速形成了河南的交通物流優勢,從而為古老的中原大地奠定了騰飛的基石。”省科學院副院長張占倉評價說。
公路暢通助河南悄然蝶變
打開河南交通圖,10多個省際高速通道連接周邊所有省份,從任何一個省界高速公路通道進入鄭州都在4個小時之內。依托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中原大地貨暢其流,財源不斷。
要想富,先修路。把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作為重中之重,2013年我省共修建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農村公路970公里,總投資22.8億元,讓山區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財富因公路而來。安陽內黃海元農村物流試點,以鄉村客運站為依托,通過與豫北地區300多家農產品(000061,股吧)加工制造業和商業企業合作,大力發展農村物流,建立了1500個農村終端服務站點,每年安排運輸車輛5000余輛次,實現運營收入10億元,上繳利稅近2000萬元,帶動5000余人就業。
城市因公路而融。伴隨著鄭開大道的通車,鄭州開封兩城在郵政、公交、電信、金融、廣播電視、農林、商務、旅游、文化、勞動保障等十個方面推進了一體化發展,鄭汴兩城實現功能互補與產業對接,鄭汴產業帶成為國內外客商普遍看好的投資熱土。
城鄉因公路一體。走馬G107改線工程安陽至湯陰段,一座座高樓大廈讓人分不清市縣鄉村的界限。G107郭王度至小光村項目建成后,通過與新升級國道G341一級公路的連接,安陽市域面積由149平方公里擴大到406平方公里。
公路通,百業興。借助發達的公路交通網絡,河南正悄然蝶變。
讓公路成為大交通的“催化劑”
高速公路里程連續8年全國第一,內通外聯的公路交通網絡初步形成,在建設大交通、大樞紐的進程中,公路建設的方向在哪里?
“現代交通是一個綜合交通體系,越是發展大交通,建設大樞紐,越離不開公路建設,越需要發揮公路的獨特作用,進一步提升公路發展潛力。”省社科院院長喻新安說。
在整個交通運輸體系中,公路運輸是唯一能夠深入城市大街小巷和農村山區各個角落的運輸方式。它除了直接承擔客貨運輸任務外,還能為鐵路、水運、航空等運輸方式承擔起點和終點的客貨集散任務。喻新安認為,公路其實就是大交通、大樞紐的“催化劑”、“黏合劑”,航空也好、鐵路也好、水運也罷,誰都離不開公路運輸。
正是基于此,在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過程中,我省從未放松公路建設發展的腳步。
硬件上,我省加快構建以高速公路支撐軸帶發展、以快速通道服務城市組團式發展、以國省干線公路保障產業集聚區建設、以農村公路助力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的公路網絡格局,促進公路網絡與城鎮體系、產業體系相連接,與鐵路、航空、水運等其他運輸方式相連通。其中,以建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為核心,不僅機場二期工程和“米”字形快速鐵路網正加快推進,機場至西華、商丘至登封高速公路建設和機場高速改擴建工程也在緊張進行。2014年,全省高速公路建設計劃完成投資236億元;普通干線公路計劃完成投資100億元;農村公路更作為完善路網的重中之重,啟動“三年行動計劃”,三年計劃投資300億元,以進一步織路成網。
軟件上,公路的管理服務逐步升級。目前我省高速公路主干線平均每2公里就有一個攝像頭,所有匝道、互通式立交、服務區也全部安裝了監控設備,路況信息通過“河南高速12122”公眾微信等多種渠道進行發布;前兩批58個車道已推行不停車收費系統,第三批正在加快推進,力爭盡早實現全省“一卡通”……
“面對現代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新形勢,我們正在改變重高速公路建設,輕農村公路、場站和水運建設;重工程建設,輕養護管理和服務;重單個項目建設,輕綜合網絡體系的思維習慣,確立起以服務為核心的現代交通運輸理念,充分發揮公路對于其他運輸方式的服務、延伸、結網作用,發揮其在大交通、大樞紐中的基礎性作用和黏合劑效應。”省交通廳負責人表示。
一張處處坦途的河南公路新畫卷,正在“大交通”的框架下徐徐展開……(記者 郭海方 譚勇)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