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公里的路,救護車走了40分鐘,傷者死亡。針對急救車在道路上的交通問題,以及急診收治難等情況,衛生部表示,將出臺急救管理辦法,提高急診科能力。
針對“急救車在路上的交通問題”,鄧海華回應稱,衛生部從去年開始組織研究制定《院前醫療急救管理辦法》,已經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將以部長令的形式發布。
鄧海華:“在這個辦法里對包括急救車在內相關工作作出明確的規定。急救車在路上的交通問題,在交通安全法里,已經寫到了特種車輛的權限,要真正落實到位,還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
對于醫院床位爆滿,急診無法收治的情況,鄧海華表示,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急診醫療資源總體不足;二是非急診占用了急診的床位,沒有及時地轉診到專科或者是住院進行診療服務;三是院前的醫療急救與醫院急診室之間信息欠缺溝通,銜接不好。
鄧海華強調,衛生部已經明確規定,急診實行首診負責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或者推諉急診患者。對于重、危急診患者要按照“先及時救治,后補交費用”的原則救治,確保急診救治及時有效。未來,將提高急診科能力建設,來滿足百姓日益增長的急救醫療需求。
鄧海華:“一是繼續加強急診科的建設與管理,增加床位的數量,完善設備設施,提高醫療水平,滿足日益增長的急救醫療需求。二是優化醫療服務的體系,合理分配醫療資源,引導患者就醫選擇,同時嚴格地執行急診分診程序及分診原則,減少非急癥患者占用急診醫療資源的情況。三是指導地方建立覆蓋院前醫療急救中心與醫院急診科的信息平臺,及時溝通、科學調配,能夠做到無縫銜接,提高醫療救助工作的效率。”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