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后,GPS在全球得到廣泛推廣應用。GPS產業從軍用轉入民用后,逐漸向普通消費群體發展,作為使用終端的GPS產品正逐漸地深入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據統計,在過去的5年中,全球的GPS市場發展迅速,到2011年已經超過了960億美元。
與此同時,中國的GPS市場也在經歷著高速的發展過程。根據賽迪顧問統計數據顯示,由于與國家基礎建設投資刺激專業市場、車載導航和個人位置服務應用刺激大眾市場,中國的GPS市場維持在as近40%的平均增長率,并且在2011年產值超過千億。據賽迪顧問預計,2015年GPS市場的產值將會飆升到3000億元的規模。
2007-2011年中國GPS產業產值及增長
無論是在硬件制造方面,還是在軟件地圖方面,全球不同區域的GPS市場都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單以導航市場而論,歐洲和北美以PND產品形態為主,TOMTOM和GARMIN、MIO三家處于絕對優勢狀態,地圖也以Navteq和TeleAtlas兩家為主;而日本則是前裝車載導航的天下,電裝、愛信、富士、阿爾派等幾家大型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壟斷市場。經過近7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的導航市場已經基本成形,并且初步顯露出“中國特色”。
中國特色之一:車載后裝為王,手機快速發展。
中國的導航市場更多受到了鄰國日本的影響,在產品形態上同樣是車載嵌入式產品為主。盡管PND產品從2006年開始一路高歌猛進,但是由于山寨產品擾亂市場,在2009年后就已經發展后繼乏力。目前,車載后裝市場是中國最活躍,也是產值最高的板塊。據賽迪顧問統計,2011年中國車載后裝市場出貨量大概為510萬臺左右,接近車載前裝的10倍。
與此同時,中國的GPS導航也發展迅猛。包括手機廠家、運營商以及各大在線應用商店,都在力推手機導航產品。以目前最為引人關注的蘋果應用商店為例,在其中國區前十暢銷應用中,凱立德與高德常年占據兩席。
中國特色之二:國產企業為王,市場競爭充分。
在快速發展的市場中,中國企業靈活決策、快速應變的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敏捷制造成為了中國PND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一大批的中國中小制造企業打敗了GARMIN、MIO和TOMTOM成為市場主體;而在后裝市場,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的快速應用,成就了好幫手、路暢、凱越等一批國內汽車影音制造企業,而阿爾派、先鋒等國外巨頭在國內后裝則表現平平。
高速發展的朝陽市場也吸引了珠三角地區過剩生產能力的加入,2007年開始,衛星導航制造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最高峰的時期,衛星導航制造企業數量達到數千家,行業發展有明顯的自發性和盲目性。市場的激烈競爭導致了價格的一路下滑,同時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場集中度。目前無論在PND市場還是車載后裝市場,都已經形成的市場格局。隨著平板電腦和行車記錄儀的興起,剩余制造能力會繼續分流,導航市場的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
中國特色之三:地圖劃“江”而治,產業格局穩定。
目前國內地圖市場,四維圖新、高德、凱立德是最為活躍的三家,也是地圖行業的三甲。其中四維和高德集中在前裝市場,出貨量小而利潤極高,目前國內地圖的售價甚至遠超歐美。而凱立德則在后裝及PND市場占據絕對優勢,市場份額均超過65%。在手機領域,四維獨占諾基亞,但是日趨走弱;高德全力轉型移動互聯網,與三星、聯想等廠家合作密切,目前優勢明顯;而凱立德則是通過在線應用商店獲得用戶量,用戶基數快速增長。未來手機領域市場格局如何,目前尚不明顯。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