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5月21日在南京開幕。該學術年會為期3天,來自中、美、俄、歐盟及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等官員、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代表2000余人參會,分享學術研究前沿資訊,展示衛星導航應用最新成果,探討衛星導航應用服務模式。
目前,導航衛星有4大巨頭,分別是: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俄羅斯格洛納斯全球定位系統、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和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之父”孫家棟說,上世紀70年代,由于技術、經濟等原因,我們國家搞的是急需的通訊、氣象等衛星。到了上世紀90年代,我們國家的衛星品種已經比較齊全了,技術也跟上去了。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才非常慎重地開始發展北斗導航衛星。
孫家棟接受現代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就運用水平而言,我們應該非常坦誠地承認,我們和GPS還有一定距離,畢竟我們比他們晚了二三十年。目前,對于北斗的定位精度而言,我們可以和GPS當年的一期工程相媲美。”當然,相比之下北斗也有自己的特點,遇到危急的時候,北斗會發出120字的救命文,讓你的處境第一時間就被知道,這就是北斗的短報文功能。
據悉,北斗應用已進入規模化,不僅在車輛監管、測繪、救災等平臺上使用,而且具備北斗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機近4000萬部已投放市場;中國國內20余個品牌200余款車型的BDS/GNSS車載導航儀已正式走向市場,目前,前裝、后裝市場已完成20余萬臺的安裝和銷售。孫家棟還透露,目前天上有16顆“北斗”,今年年底將發射一顆試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