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記者從“北斗雙城”院士專家對接會現場獲悉,未來6年內,國內首個北斗示范城將在湖北省全面建成,預計總投資100億元、占地面積2800畝。
“小到室內定位、大到災害預警,整個城市完全處于智慧管理狀態。”4月3日,院士、武漢光谷北斗地球空間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光谷北斗)董事長李德仁告訴記者稱,預計到2020年,投入使用的北斗衛星總數可達到20顆,“那將會是北斗應用的新時代”。而根據規劃,湖北省的北斗應用將涵蓋交通、農業、社區等領域,到2020年,整個產業規模有望超過1000億元。
國內首個示范城
“天眼”監控整個城市
想象一下,從丟失的一只寵物狗,到郊區山體的細微變化,一切都將在“天眼”的監控之中。
4月3日,一場“北斗雙城”對接活動在黃石低調舉行,來自學界、商界和政府方面的百余位人士共同描繪了一個未來的、智慧的北斗科技城模樣。
今年初,作為國內資源型城市轉型范本,黃石市政府率先與光谷北斗簽下合作協議,雙方將合作共建“中國-東盟北斗示范城”,也是國內首個以北斗應用為主題的科技新城。
光谷北斗總經理柳鈞議向楚天金報介紹,“中國—東盟北斗示范城”將建設兩個中心,即“中國—東盟北斗示范城”展示中心、國家級檢驗檢測中心,重點推進北斗在通信、交通、航運、金融、電力、急救、公共安全和物聯網等關鍵領域的應用,“從地面到天際,全方位覆蓋”。
據其介紹,按照規劃,一個占地面積約2800畝的北斗科技城,將在未來6年內全面建成,投資總金額預計在100億元。
對此,黃石市長楊曉波就表示,通過頂層設計和項目建設,北斗的規模化應用將會為地區帶來產業結構調整等推動力,“毫無疑問,我們也是在為北斗在國內應用探路”。
產業集聚效應明顯
北斗產業劍指千億級
顯然,黃石探路潛在的財富機遇值得期待。
“這是一個戰略性的規劃。”據柳鈞議介紹,北斗科技城將建成北斗應用、孵化、科技體驗和培訓為一體的綜合化基地,可吸納上下游企業200余家,帶動高端就業6000人以上。
在對接會現場,李德仁也表示,作為國家級平臺、華中最大北斗公司,通過七大院士技術產業化平臺,黃石項目可為光谷北斗進軍國際市場提供可持續的技術、產品和人才等方面支撐。
實際上,在北斗領域,湖北省早就有了一個龐大的布局。
就在去年底,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湖北已率先出臺《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產業發展規劃》,北斗應用將涵蓋交通、農業、社區等領域,預計新增至少10萬個就業崗位。預計到2020年,湖北省北斗產業產值將達1000億元,帶動其他行業產值規模可達3000億元。
“關鍵還是技術。”李德仁告訴記者,北斗衛星的核心功能是導航和定位,目前,正在運行的16顆衛星均集中在亞太地區,在泰國、印尼等低緯度國家具有信號優勢。據其介紹,到2020年,我國投入運營的北斗導航衛星總數將會達到20顆,北斗系統的商業應用將會進入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