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供圖
彭春霞/制圖
18日,支持北斗導航系統發展的《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正式對外發布。這意味著,北斗產業在困難和問題中快速崛起,進入了預設軌道。
雖然該規劃看起來很概括,但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國家在完善導航基礎設施、突破核心關鍵技術,以及促進行業創新應用等方面,已經有詳細的計劃與安排。其中《空間基礎設施規劃》近期也將會發布,地面增強系統建設方案不久將會出爐。
未形成良好商業模式
產業陣痛不可避免
國防科技大學北斗研究專家張國柱認為:“北斗的最大問題在于沒有市場化,沒有很好的商業模式。北斗產業沒有國家政策支持,相關企業很難生存下去。”
《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2012年度)》認為,當前北斗產品的應用多以示范項目為主,與純粹市場行為有所背離,使先行者未能占據市場先機,欲后發制人者一時也難以謀得實利。
北斗產業鏈條的公司首先考慮的不是技術的革新,而是如何暫時活下去。而活下去的辦法,除了企業內部其它產業增收補貼北斗產業外,就是希望獲取更多的政府政策和資金支持。有專家認為,現在北斗應用方面,企業主要集中車載導航領域,這一方面由于交通領域信息化的程度較高,市場規模大;另一方面則由于政府的支持力度最大。
更有專家評價說,“企業都非常關注政府什么樣的支持政策,如何評審。這種局面造成了企業都是一堆人拿了錢去做了同樣的事情,造成很大的浪費。北斗的細分領域其實非常廣泛。”
更為糟糕的是,每個企業的規模都不大,而且每家企業都會擁有幾個北斗方面的專業人才,北斗領域為數不多的人才資源被切碎。據了解,去年各主要的北斗行業公司都一度出現人才外流等事件。
企業的這種心態也影響了整個市場的氛圍。《白皮書》認為,北斗產業技術及市場的變革導致國內新生力量的參與,企業在市場沒有擴容的情況下,競爭也更加激烈;其中低層次的競爭直接降低企業的盈利能力,阻礙了產業良性發展。再加上國外廠商進入北斗領域,業內不少專家預計,北斗行業特別是芯片等領域的洗牌將不可避免。
北斗不需要產業園
需基礎領域扶持政策
房地產在全國范圍內綁架新興行業,北斗產業也沒能幸免。目前,不少省市都興建了北斗產業園。對于這些產業園,北斗研究專家普遍認為,“北斗產業園意義不大,通常產業園最后都成了房地產”。
專家認為,政府應該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公共數據平臺、研發平臺。據了解,這些平臺每個建設成本都在1億元左右。這些平臺的建設對企業的研發幫助非常大,而且平臺可以實現共享。
不過,現在政府的支持態度也在發生變化。此前政府扶持主要看合同,現在改為參照解決方案,避免了一些企業的發展北斗完全是項目驅動。
芯片、天線、模塊、板卡等基礎類的領域投資巨大,國家支持必不可少。《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將制定鼓勵企業開展衛星導航系統核心關鍵技術研發的政策。據了解,芯片、天線、模塊、板卡等重點基礎領域,伴隨著資金扶持,一系列的重大工程將會啟動。
在空間基礎設施方面,增強衛星導航性能基礎工程也將會啟動。據了解,基站建設的總體目標已經確定。雖然表現看起來,每個基站的建設投資不大,但是與基站配套的數據處理、播發等配套設施累計仍然是一項較大的投資。
而在應用領域,政府的支持主要集中在車載導航方面。《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也已明確表示,“面向大眾市場需求,融合交通、氣象、地理等動態時空信息,結合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以汽車制造業和移動通信業快速發展為契機,以公眾出行信息服務需求為引導,重點推動北斗兼容衛星導航功能成為車載導航、智能手機的標準配置。”據了解,下一步,林業、公安、國土、測繪等近20個行業都將大力推進北斗應用。一位專家告訴證券時報記者說:“只有交通是千萬級的容量,其它行業的應用都是百萬級容量。”
因此,核心技術研發企業以及基站建設類企業都仍然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市場前景樂觀
政府助推可期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去年有部分企業出現發展放緩或利潤降低的情況,但從業人員數量的增加,產值的增加都顯示了企業對市場的樂觀。
目前,北斗系統在全球衛星導航產值中占比不足8%。但另一方面,我國當前經濟、人口、手機、汽車占全球總量的比例仍存在較大的差距,北斗產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東莞泰斗副總經理許祥濱說:“現在的環境再差,能比2007年、2008年更差嗎?那個時候,我們都能做,現在更有動力去做好它。”北斗星通副總裁胡剛則認為,正是因為行業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一些問題沒有理順,因此問題才多,“這屬于成長的煩惱”。
就像上海自貿區先出總體方案再出細則那樣,昨日,國務院發布《衛星導航中長期規劃》后,市場對未來的政策多有期待。
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業內期待中的政策可能有這樣幾個方面:設立北斗產業基金,吸引企業加入北斗產業鏈,規模有望為百億元級;鑒于芯片為北斗產業鏈中的核心,尤其為手持產品中的關鍵,有專家提議重點培育兩三家芯片研發企業,北斗星通最有希望成為重點培育對象。
此外,《衛星導航中長期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將北斗導航的精確度達到厘米級,這需要建設大量的地面基站,原先市場傳言國家會投資建設3000個基站。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國家投資的規模可能會大大縮小,但各地政府和行業推動北斗導航發展的熱情非常高,國家投入不足部分,各地政府和行業完全可能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