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訊,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李新男向媒體表示,目前國家層面正在醞釀建設北斗芯片生產的國家技術標準。
媒體了解到,北斗系統相關管理部門去年聯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積極籌建全國北斗衛星導航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有關“北斗”的標準化工作早已提上日程。
李新男指出,北斗導航作為新興技術和產業,需要企業制定企業標準,也需要企業聯合起來制定行業標準,國家層面也在醞釀,三者是相輔相成。
北斗產業發展離不開技術標準
據了解,國外GPS等三大衛星導航系統都非常重視標準化工作,“北斗”作為新建立的衛星導航系統和它們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例如在民航、海事兩大領域內,GPS和GLONASS都已經完成在國際民航組織(ICAO)和國際海事組織(IMO)兩個國際標準化組織內的標準化工作,Galileo由于系統建設較為滯后,在這兩大組織內的標準化工作還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
李新男表示,北斗導航作為新興技術和產業,需要企業制定企業標準,也需要企業聯合起來制定行業標準,國家層面也在醞釀,三者是相輔相成。
他指出,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標準,尤其是多種技術集成的新興產業,是一個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前提,能夠促進資源整合、提高創新效率、有助于增強國家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前期受芯片研發拖累很正常
目前由于北斗芯片的研發投入大,一些公司的業績受到了拖累。
對此,李新男認為企業采用什么芯片、生產什么產品是市場行為,新的東西總是有風險的。北斗衛星系統的配套應用肯定是將來發展的重要技術方向,會有很大的市場空間,要不要開拓這個市場,想不想占領一席之地,這就要看企業的戰略判斷了。
他進一步指出,北斗衛星系統發射既是經濟科技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國防安全和經濟安全的需要,國家當然會支持和鼓勵相關應用產業的發展。但從一開始都想賺錢是不可能的,公司業績在應用前期受芯片研發投入大的影響很正常。任何一個新產品、新技術的應用都有一個成熟過程。只有企業大膽應用,才能刺激需求,加快技術的成熟,由不盈利到盈利。
要鼓勵芯片使用先行企業,享受新產品獎勵政策
國內一知名北斗芯片廠家負責人向媒體表示,由于目前北斗芯片出貨量太少,價格居高不下,已經成為市場推廣的主要阻力因素。而由于設計工藝水平和理念等問題,國內的北斗芯片功耗較大體積較大,從而阻礙了國產北斗芯片在手機上的應用。
上述負責人表示,現在大家都在提“芯片國產化”,在他看來,芯片國產化一要靠政府在芯片價格上進行補貼,二要靠政府加大對芯片研發的支持力度。從目前來看,北斗芯片的市場價仍在100元左右,與GPS芯片僅幾美金的價格仍相距甚遠,在北斗的推廣中如果政府沒有相應的補貼政策,目前GPS占據90%以上市場的格局或難逆轉。
針對這一問題,李新男指出,要鼓勵敢于先用芯片的企業發展,支持其研發完善應用技術、開拓新的應用領域,享受新產品獎勵政策。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