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國務院出臺《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這是繼2012年7月9日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下稱“一二五”規劃)后,國務院再次將北斗產業、應用及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意見等相關內容寫入正式文件。結合國家“走出去”戰略,中國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意見》專門提出要加快推動北斗導航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推動北斗導航與移動通信、地理信息、衛星遙感、移動互聯網等融合發展,支持位置信息服務(LBS)市場拓展。完善北斗導航基礎設施,推進北斗導航服務模式和斗導航和授時的規模化應用。大力發展地理信息產業,拓寬地理信息服務市場。產品創新,在重點區域和交通、減災、電信、能源、金融等重點領域開展示范應用,逐步推進北斗導航和授時的規模化應用。大力發展地理信息產業,拓寬地理信息服務市場。
隨著《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正式印發并提出“實現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覆蓋”的發展目標以及制定“完善導航基礎設施”、“推動海外市場開拓”等主要任務,以北斗為核心的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將逐步發展壯大,相關產業鏈也將釋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衛星導航產業國際化戰略部署,推動中國“北斗”走出國門成為了中國新興產業發展的首要目標之一。
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發展迅猛亟待尋求新的突破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研發、獨立運行的繼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之后全球第四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到今年底,“北斗”已有16顆衛星成功發射升空,已完成2020年規劃目標約一半的發射任務。
衛星導航和位置服務對于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國防安全和公共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百姓生活密切相關,具有十分巨大的市場潛力。由于具有廣泛的產業關聯性、普適性,還可以有效地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帶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導航和位置服務產業在國際上已成為發展最快的新興信息產業之一。近一年全球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處在黃金發展機遇期,我國自主研制的北斗衛星系統將正式向亞太大部分地區提供服務,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為相關產業提供了加速發展的原動力。
在“十二五”規劃中,衛星導航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相關部門針對行業應用發展也制定了衛星導航產業的具體推進措施和目標。包括交通運輸部和農業部在內的8個部委和6個地方政府出臺了強制或鼓勵發展衛星導航/北斗系統的“十二五”規劃細則。農業部漁業局的“十二五”規劃細則指出,要為90%以上漁船配備必要的安全通信、避碰設備,各地政府提供70%~90%的補貼采購“北斗”接收機,系統平臺運營費用由地方各級政府承擔。在政策力挺之下,北斗導航系統有望飛速發展。
目前,全球衛星導航產業應用方面仍以美國GPS占據90%以上份額,如何擠占國內衛星導航服務及終端產品的開發和應用市場成為了“北斗”系統所面臨的一大難題;如何讓“北斗”產業進入國際市場,與另外三大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在一定區域內形成平級競爭,則是關乎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戰略的重大議題。
副省長許克振一行出席中國—東盟推廣應用北斗導航系統合作高峰論壇并指導工作
武漢光谷北斗邁出衛星導航領域“走出去”戰略的第一步
2013年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題為《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演講,習近平主席全面闡述了中國對東盟政策,明確了中國-東盟關系的長遠發展目標。指出中國同東盟國家在發展進程中有共同追求,在維護地區繁榮穩定上有共同利益,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有共同語言。強調中國將繼續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講信修睦、合作共贏,愿同東盟國家商談締結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作守望相助、安危與共、同舟共濟的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
而作為與東盟合作的重要部分,光谷北斗承擔的“北斗”衛星導航服務及應用走進泰國的項目正積極展開。
2013年3月29日,武漢信息技術外包服務于研究中心、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泰國科技部三方簽訂《泰國地球空間災害監測、評估與預測系統合作協議書》(下稱《協議》),合作建設泰國地球空間災害預測系統。《協議》確定中方將以地球空間災害預測系統的衛星接收站和相應配套系統為核心,建設中泰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園,主要包括北斗產業的硬件生產、智慧城市應用等。
協議的簽訂,標志著我國衛星導航服務產業在邁出國門,響應國家商務部“走出去”戰略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前院長,軟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何炎祥介紹,“現在國家對外出口的戰略逐步提升,更多的是高端的技術產品,而北斗是國家戰略,現在我們光谷北斗已經邁出了“走出去”戰略的第一步,它所產生的社會效益、政治效益和民生效益以及示范效應是巨大的,未來行業應用在泰國充分展開后,中國北斗的一些技術產品甚至產品標準會以中泰合作內容為參考而逐步推廣至整個東盟地區。”
依托地球空間信息中泰合作項目武漢有望建成衛星導航示范中心城市
據悉,我國衛星導航和位置服務產業2012年產值超過810億元,導航定位終端的總銷量突破2億臺。有專家預計,到2015年產值將超過2000億元,導航定位終端社會總持有量有望達到5億臺左右,2020年產值將達到4000億元,導航定位終端社會總持有量超過10億臺。到2020年基本實現覆蓋全球的目標后,衛星導航產業的產值又將成倍增強。
2013年7月,武漢東湖高新區印發《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政策摘要匯編》(下稱《匯編》),對高科技領域企業單位及個人予以很大的支持。基于政策引導,武漢東湖高新區正大力發展科技人才戰略,對吸引和培養高科技人才的企業和國家級研發機構分別予以重獎和政策激勵。對經國家主管部門批準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給予200完全的一次性獎勵。
除此之外,武漢市政府將積極響應“國家千人計劃”,在高科技人才培養方面予以很大的支持,一方面積極推進湖北省“百人計劃”和武漢市“黃鶴英才計劃”等人才儲備戰略,一方面積極扶持高科產業,兩手齊抓,重點突破的措施使武漢“人才特區”的建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結果。
在相關政策的積極指引下,武漢依托中泰衛星導航產業合作項目和中國“光谷”名片,將有望建設衛星導航領域中心城市。在武漢“光谷”,平均每天有10項發明專利誕生,是“中國創造”的源頭,擁有1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3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9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8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還有500多家高科技企業。此外武漢擁有國家唯一一個測控遙感國家重點實驗室,而測控搖桿技術是衛星導航領域最密切相關的核心技術之一,武漢還擁有國內最大的四個衛星信號接收站的其中一個。在地球空間信息產業相關軟硬件基礎上,武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中泰衛星導航領域合作助力2020年“北斗”系統規劃目標的實現
衛星導航及其相關服務,美國的GPS系統市場占有率仍然達到90%以上。而中國則是衛星導航系統終端的消費大國同時也是出口大國。毋庸置疑,中國“北斗”衛星產業的發展將決定未來國民經濟命脈的流向,“美國的GPS占了百分之九十幾的份額,你要去擠占他們的份額也很困難,現在只有我們一家,未來我們可能就會帶一批人參與地球空間信息領域的工作,組建產學研為一體的專業團隊,那時的戰略部署肯定會比現在更為成熟。”
2013年10月30日,泰國科技部地理空間技術局、武漢信息技術外包服務與研究中心(光谷北斗)舉辦的“聯合評估委員會項目可行性研究和商業模型新聞發布會在泰國曼谷召開。泰國科技部地理空間技術局、中國武漢信息技術外包服務與研究中心聯合宣布,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之一、中國自主建設的“北斗”系統于2014年年初在泰國落地使用。雙方決定,于11月在位于泰國中部春武里府的空間創新產業園開始建設北斗地面接收示范站,2014年初開始泰國全國范圍內的大規模投入建設。
據何炎祥教授介紹,光谷北斗還將與泰國有關方面積極促成建立“北斗東盟產業園”。“這個產業園就是要把中國在北斗應用領域最好的企業、最好的產品在泰國進行復制。產業園不僅包括硬件基礎,關鍵是要把整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它的應用推向泰國的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特別是石油、農業、交通、物流等行業的應用和國產終端產品的開發和推廣。”
地球空間信息產業不僅是科技含量非常高的產業,而且是高科產業中的國家核心產業,一方面其產值規模巨大,一方面它的發展與其他產業特別是高端制造業的發展和應用密切相關。如果衛星導航做不好,那么其他的產業也很難成氣候。而光谷北斗與泰國在地球空間信息領域的合作將成為中國“北斗”系統發展的里程碑,如果做得好,將有助于實現國家衛星導航2020年規劃目標。
而對于武漢來說,如何抓住歷史機遇,讓中國“北斗”系統從武漢走出去,從湖北走出去,讓“北斗”在武漢落地生根,繼而從武漢走向東盟,從東盟走向世界成為了城市發展的重要議題。而由此形成的產業回報將成為武漢“打造國家中心城市”長遠規劃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闞陽陽)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