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開始,貴州省規定重型載貨汽車和半掛牽引車必須安裝北斗兼容車載終端,并接入全國道路貨運車輛公共監管與服務平臺,否則不予核發或審驗《道路運輸證》。北斗設備產業化出路越漸清晰:車載導航。
貴州此次延伸了推廣示范市場。此前,交通運輸部開展的“重點運輸過程監控管理服務示范系統工程”是今年最大的北斗產業化推廣示范項目,要求全國九個省市對“兩客一危”車輛(旅游包車、三類以上客運班線客車和危險品運輸車)安裝北斗終端,預計安裝量為7.9萬臺。
這一示范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截至2013年底,道路運輸行業北斗/GPS兼容車載終端安裝到位已經接近15萬臺,交通運輸行業已經成為北斗民用產業化的最大引擎。這是超出市場乃至規劃預期的。
根據北斗產業化最初設想,該產業應用將沿著軍用(集采、專裝)-行業應用-大眾市場的順序展開。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彭紅兵曾表示,包括醫療、交通、電力、金融等智能終端產品,將是未來關注的熱點。
但顯然,目前的市場和資金都在向車載終端聚集,這脫離了北斗產業化的最初設想,但是這是市場化的自然選擇,而這一選擇的受益者就是車載導航產業鏈。
車載終端有兩個主要用途:定位監控和導航。據統計,2013年,全國北斗車載監控產品每月產銷量達近萬臺。分析人士指出,示范工程只是開始,未來營運車輛都要換裝北斗,這將是上千萬臺的市場。
由此衍生的車載導航產品需求也將非常巨大,去年全國為800萬臺。但北斗車載導航產品目前還停留在數千臺的試用階段,中國北斗車載應用產業聯盟理事長尤源認為,這主要受制于北斗芯片成本較高的影響,車載終端進入門檻較低,市場規模大,將成為降低成本、推進產業化的引擎。
國內北斗導航產業尚未大批量使用,模塊單價高達200元左右,在國外衛星導航芯片企業有巨大的GPS市場作后盾,能推出單價3至4美元的北斗導航芯片(模塊)。但市場上,北斗終端設備的售價與GPS相當,一般都是1000元至2000元之間。(曹元 王志靈)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