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參衛星導航定位總站是承擔我國衛星導航系統和軍用時間頻率系統研究論證、研制建設、運行管理和應用保障等任務于一體的高技術戰略保障部隊。1999年12月建站以來,始終以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以形成核心能力為中心、以加強全面建設為基礎,大力培育“自主創新、團結協作、攻堅克難、追求卓越”北斗精神,為研制建成我國獨立自主的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和軍用時間頻率三大系統作出卓越貢獻,為在新形勢下按照強軍目標加強戰略保障部隊建設做出有益探索和成功實踐,先后16次受到國家和軍隊表彰,2007年被中央軍委記集體二等功。
從“埋頭追趕”到“昂首領跑”,推動我國衛星導航事業跨越發展
總站伴隨我國北斗事業的發展而誕生,一經組建即擔負著研制建設我國規模最大衛星應用工程的重任。面對比世界強國晚起步20年、自身技術力量薄弱的現狀,總站歷屆黨委把堅決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戰略決策、高標準完成使命任務作為政治責任,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和不畏艱難的勇氣艱苦創業、奮力前行,為推動實現我國衛星導航系統“三步走”發展戰略發揮了重大作用。
建設北斗一號時間緊迫、任務繁重,技術難度不亞于“兩彈一星”工程。總站組建時,很多人認為如期完成任務根本不可能。軍令如山,總站黨委向上級機關立下“軍令狀”,要求全體官兵以堅定信念接受嚴峻政治考驗,通過會同研制單位一起細化任務、責任到人,密切協作、集智攻關,倒排工期、并行作業等超常舉措加快系統建設進度,集成上千臺套系統設備,建成中心控制系統和分布全國的幾十個標校站,如期實現了“地面等星”目標。隨后開展的系統聯調聯試,涉及多個分系統幾十個子系統、上萬個技術要素和數十家參研單位,排查解決300多個技術問題,組織并會同科研單位攻克80多項重大技術難題,其中20多項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復雜航天工程一次性集成成功,如期建成北斗一號系統,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后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受我綜合國力和技術條件所限,北斗系統按照研建結合、建用交叉、逐步升級的建設路子,注定總站官兵始終處于艱苦攻關的工作狀態。北斗一號和北斗二號使用不同的坐標系統和時間起點,是制約兩代系統穩定升級的重大難題。總站在參與設計北斗二號系統體制中,始終把滿足用戶需求作為主攻方向,堅持向前兼容和向后發展有機結合,通過多種技術手段,解決海量用戶信息移植、設備時延差修訂、兩代用戶系統資源一體化處理等問題,確保了北斗一號用戶裝備順利過渡到北斗二號。北斗二號區域系統建設是實現我國衛星導航發展戰略的關鍵階段,較北斗一號體系更龐大、技術更復雜、性能指標更高、應用范圍更廣,很多任務具有開創性,需要反復論證和試驗,存在諸多難題,總站遵循航天工程建設規律,按照系統原理模型宏觀調控、整體布局,采取項目公開招標確定地面系統由軍地幾十家資質完備的科研院所承擔研制項目,組織上萬臺套設備安裝,編寫設備集成、系統聯調、星地聯調大綱近30份,先后完成近300項聯調聯試任務,排查解決300余項技術難題,有力保證了我“三步走”戰略第二步取得全面勝利。2012年12月28日,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發來賀電,高度肯定系統建成并投入使用,是國家和軍隊信息化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是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貢獻。目前,總站征塵未洗又打響了北斗全球系統的攻堅戰,前瞻開展項目預研,周密組織研究論證,靠雄厚技術實力贏得了16個總體方向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和16個參研項目,成為全國上百家參研單位中最大的衛星導航專業技術實體。
高精度、統一的標準時間是聯合作戰和預警探測的基礎支撐。為建立獨立自主的時間頻率系統,總站不等不靠,在缺乏專項經費支持的情況下,先期積極開展系統預研,后期在總部指導支持下,經過6年連續奮戰,建成了軍用標準時間實驗室,產生并保持的軍用標準時間上百萬年誤差不超過1秒,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009年11月,胡錦濤主席頒發命令,確定總站保持的協調世界時為我軍標準時間。2010年4月,軍用標準時間面向全軍發播成功,我軍從此擁有了統一的高精度時間基準。
從“雙星定位”到“全球導航”,履行戰略保障部隊根本職能
北斗系統是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信息基礎平臺,是我軍形成基于信息系統體系作戰能力、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的重要支撐。總站始終把國家發展和核心安全需求貫穿系統研、建、管、用各個環節,在推動系統升級、保持精穩運行、創新保障模式、拓寬應用領域等方面聚焦用力,不斷提升復雜困難情況下導航定位核心能力,受到軍委總參首長高度評價。
按照仗怎么打、系統就怎么建的要求,總站深入全軍指揮、作戰、裝備等多個部門,以及軍事院校、科研院所和軍工企業等多個單位,進行近百次系統需求分析與使用要求深入論證,確保了系統建設從一開始就與實戰要求相一致、與部隊需要相適應。總站以作戰需求為牽引,高起點設計系統建設方案,提出并實現了世界上第一個“定位報告”與“連續導航”相結合的系統技術體制。獨創的位置報告和短報文通信功能,使指揮員能隨時隨地掌握每個作戰單元乃至單兵的具體位置,有效解決戰場態勢感知這一難題,實現了“看得見、聯得通的指揮”。總站協助諸軍兵種推動北斗系統進入作戰體系,先后600多次赴一線部隊技術指導,300多次進行專項保障,研究解決400多個技術難題,及時提供技術咨詢。在某聯合演習中,總站指導各參演部隊運用北斗裝備,首次構建了具備戰場態勢實時感知功能的指揮控制鏈。參演部隊反映,“北斗用戶機透視了戰場、撥開了迷霧,讓我們知道了什么叫信息化”。目前,北斗導航已成為我軍三級指揮控制網絡組成要素,有力促進了我軍作戰指揮樣式變革。近年來,總站完成了全軍部隊北斗用戶裝備入網注冊和技術培訓,出色保障多次戰略戰役集訓、重大軍事演習和武器裝備試驗等重大任務,被譽為“北斗尖兵”。
北斗系統關系千家萬戶、影響千軍萬馬,保持系統穩定運行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總站采取“預防性維護、預測性備件、預見性排障”等做法,使系統穩定運行率一直保持在99.98%設計指標以上。2009年,面對北斗一號衛星超期服役性能下降和北斗二號尚未建成的雙重壓力,總站一面組織力量加快推進北斗二號研制進程,一面組織精兵強將實施以維護系統穩定為主要任務的“北斗泰山”行動。總站制定150多份應急保障方案,抽調50多名專家骨干到一線保障,實行總站、測控基地和衛星研制單位“三方聯保”,對關鍵設備和重要參數進行全面再評估,徹查500余例隱患,歷經18個月的艱苦努力,使北斗一號系統持續保持不間斷穩定服務。近年來,總站先后制定操作、維護和管理等70多項規章制度,建立了五級戰備值班體系,累計組織戰備等級轉換、干擾源排查、應對惡劣天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