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中國汽車信息服務產業將實現千萬級用戶入網,形成千億級產業規模。”近日,在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2013·中國汽車信息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大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明確表示。來自工信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以下簡稱“中定協”)的負責人向外界傳遞出明確的信息: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導航系統將扛起我國汽車信息服務產業的大旗,成為新一輪產業轉型的支撐點。
“要像重視電動車一樣重視信息化”
“汽車業的發展,總是和新技術的應用密不可分。目前,汽車業到了新一輪轉型升級的關鍵點,而兩個核心就是新能源和信息服務。”董揚向記者表示。在全球范圍內,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遠程通信、語音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汽車技術的結合,世界各國汽車產業中心正在從傳統汽車制造向汽車信息服務快速轉移,汽車信息服務業得到發達國家及其汽車公司的高度重視。
然而,在董揚看來,盡管我國連續成為世界最大的新車產銷國,卻始終存在“大而不強”的實際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力推進我國汽車信息服務向北斗化、智能化、網絡化方向轉型,逐步構建自主可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汽車信息服務產業體系,不僅能發揮汽車工業垂直拉動作用,更是打破汽車產業"大而不強"局面的重要途徑。“目前行業對新能源比較關注,對信息化則不夠重視。我希望全行業像重視電動車一樣重視信息化”。董揚說。
“北斗”關乎用戶體驗更關乎信息安全
實際上,我國在信息技術方面不乏突出成果。去年12月起,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對亞太地區提供無源定位、導航、授時服務,我國也從此步入“北斗”應用時代。
據中定協常務副會長苗前軍介紹,在國內實際測試中,北斗導航的信號可用度要優于GPS。隨著全國范圍北斗地基增強系統的建設,未來北斗導航將實現亞米級別的定位服務,甚至可以判斷車輛行駛車道的變化。
長期從事載人航天和空間信息研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榮俊向記者表示,和GPS相比,北斗導航無疑更適合中國市場。“北斗導航更強調區域增強的概念,即在中國和周邊相當大范圍內,通過16顆組網衛星,實現導航精度和可靠性的提高。此外,北斗導航還具備雙向通訊功能,這是GPS系統所沒有的。”沈榮俊說,“在公共交通及特種車輛方面,北斗導航可以提供精準的監控定位服務,不僅對車輛本身,更在保障國家信息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打破GPS“壟斷”的長期抗戰
北斗導航系統年內終端銷量目標為100萬臺。在目前GPS占據國內導航市場絕大多數份額的情況下,如何打破GPS一家獨大的局面,成為北斗未來面臨的挑戰。
圍繞北斗導航的推廣工作,沈榮俊表示,未來將采取兩步走的方式,即通過“北斗+GPS”的雙模方式,在導航系統中加入北斗模塊,使消費者體會到有別于傳統GPS系統的信息服務體驗,逐步進行推廣。
苗前軍認為,未來自主品牌車型將是北斗系統的目標群體。據他透露,目前正在于江淮、奇瑞、吉利等公司圍繞配裝北斗系統的相關事宜展開談判。中汽協副秘書長葉盛基表示,目前中汽協已籌備成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信息服務系統委員會,推進相關標準法規和檢測認證體系的建設,并計劃于今年八月正式開展深圳示范應用工作,完成第一代北斗車載信息服務終端的安裝和試運行。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