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實現服務覆蓋亞太地區,再過20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與GPS一樣,實現全球服務。五一節前夕,九省通衢武漢,掀起了一陣“北斗”熱。(荊楚網)
2013年適逢武漢大學建校120周年,武大舉辦系列學術報告會,“北斗專場”由現任國家衛星定位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前武漢大學校長劉經南主講,從北斗改變生活切入現實,讓我們又一次憧憬“北斗衛星定位導航系統”的未來巨大空間。
提起衛星導航人們都會熟悉美國的GPS系統,但這是人家的主權系統,作為一個大國受制于人,非常時期是要吃大虧的。據解密資料,當年我國銀河號貨輪在印度洋受某大國的胯下之辱,強行被檢查,就是因為被關閉了導航系統,在茫茫大洋上失去了方向,自動停航。
我們知道目前生活中廣泛存在的GPS系統,有著方便、精度、可靠等等種種因素,其實衛星導航的發揮作用有兩個系統,我們知道多的是衛星系統,不甚了解的是地基增強系統,這兩個系統缺一不可,相輔相成,才能發揮巨大作用。而北頭系統因為武大工作,使得我國北斗系統精進一大步。
這次雅安地震出現“雞毛信”折射衛星系統的局限性,如果有了可靠的地面系統,我國西部高山地區的使用效能將大大提高。武大就承擔著國家的這一重任,他們研究的北斗地基增強系統,相比GPS具有更多的優勢、高精度和兼容性,擺脫了高精度行業的依賴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使用價值,可徹底解決中國在高精度衛星定位應用領域存在的安全隱患。
這一系統的成功,將是北斗真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重要利器,重要的是武大團隊為北斗提升“視力”的工作項目已經驗收,并在湖北組網成功,總體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是一個值得鼓舞的好消息。我們祖先貢獻人類的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卻被西方列強用來制造火器,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國門,使中華民族經歷了100多年的被宰割苦難,而今天的衛星導航系統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更加深刻廣泛,如果在這方面沒有自己的主權產品,未來的風險是巨大的不可承受的。
衛星導航系統廣泛運用于人類生活的各方面,武大的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在精密定位、初始化時間和環境適用性等方面優于基于單GPS的增強系統,僅去年東湖地區的產業國模超過100億,這一系統作為全國甚至亞太至全球系統的先河,未來產業化前景光明,更是中國對世界文明新的偉大貢獻。
軟硬件都有核心優勢,武大將徹底改變千百年來僅依靠天上星星參北斗的歷史,中國的“北斗”因武大更精彩。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