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提供亞太區域服務5日屆滿100天。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北斗系統在軌衛星和地面系統工作穩定,通過各類用戶終端測試和評估,證明系統服務性能均滿足設計指標要求,北斗的行業及區域應用示范項目也在全面推進。
他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說,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應用產業推廣主要有5方面進展:
一是北斗芯片性能水平不斷提升。國內百余家企業參加了北斗的芯片/模塊招標工作,實測結果表明,中國自主開發的北斗芯片/模塊等基礎產品,在可靠性和性能指標等方面有明顯提升,與國外同類產品的差距進一步縮短。
二是北斗行業及區域示范項目全面推進。交通運輸、大氣探測、“珠三角”、“長三角”等北斗應用示范項目率先開展。其中,交通部已完成4萬多臺車輛北斗終端的安裝使用,廣東省公務車管理系統已完成1萬臺北斗終端安裝。
三是統一標準促進北斗應用科學發展。全國北斗衛星導航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正在籌建,北斗進入國際民航、海事、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準化機構(3GPP)等國際組織標準框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四是衛星導航已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衛星導航產業長期發展規劃》正在制定,將對整個北斗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產生深遠影響。
五是加快推進國家出臺北斗政策法規。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已聯合國家有關部門,開始制定《關于促進北斗衛星導航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冉承其稱,北斗系統今后要在確保穩定運行的基礎上,開展性能服務提升工作,深入挖掘服務潛力,向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衛星導航定位服務。
北斗應用推廣與產業化領域,后續重點工作包括:持續加強北斗基礎核心芯片及模塊產品的研發推廣;持續推動北斗行業及區域示范應用,加速培育北斗市場,健全、拓展北斗產業鏈;推進北斗地基增強系統、中國位置網、產品測試檢定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北斗知識產權發展戰略,建立北斗專利池,構建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利用多種形式加大對北斗系統及其應用產品的科普推廣,讓民眾更了解北斗,并選擇和使用北斗。
他透露,北斗個人終端車輛導航儀已完成小批量生產,正向大批量生產過渡,將逐步進入大眾消費市場。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