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u-blox、聯發科、高通等相繼發布支持北斗衛星的多合一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接收器SoC解決方案。這一方面表明北斗導航市場引力無限,另一方面對國內北斗導航芯片企業也帶來了全新的挑戰,應該如何看待這種競爭態勢?面對這種不可回避的競爭,國內北斗導航芯片企業該如何接招?
國外勁旅早于預期介入
國際半導體企業進入北斗市場,有助于將北斗導航的服務更快地帶入到手機等民用市場。這對國內北斗芯片企業來說,有競爭也有鞭策。
聯發科、高通等國際芯片企業進入北斗導航產業,難免讓業界對國內北斗芯片企業產生擔憂。
而國家北斗重大專項應用推廣與產業化專家組專家胡剛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對北斗產業來說,這不是壞事,此舉可以將北斗導航的服務帶入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民用市場。”他進一步指出,北斗導航剛剛進入民用市場,還處在一個初步邁進的階段。國外芯片企業憑借技術優勢、成本優勢和客戶優勢,將很容易在北斗民用市場尤其是在手機、平板電腦等市場站穩腳跟。國際芯片企業推出具備北斗導航功能的產品,能夠更好地推動北斗導航的應用。
此外,對于北斗導航終端廠商來說,又增加了一家可選擇的供應商,會推動成本的降低。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集成電路處處長孫加興指出:“北斗終端的保有量會隨著低價高性能芯片的推出而大幅增加,目前全國北斗終端不超過50萬臺,估計這個量在近兩年會爆炸式增長。”
談到帶來的沖擊,孫加興認為會對北斗導航產業鏈上游的企業帶來一定的競爭壓力。“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也是對北斗芯片企業的一個鞭策。”胡剛談到對北斗芯片企業的正面意義。
而對于產品主要集中在民用市場的國內北斗芯片廠商而言,國際芯片企業的進入對他們的沖擊力可謂最大。泰斗微電子營銷總監李銳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國外對手進來,我們曾經擔憂過,但是現在反而不怕了,因為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同時,我們也有些興奮,因為這說明國外認可北斗導航的標準,也說明我們的北斗有價值、有市場。當前,公司高層正在圍繞產品研發和市場規劃等方面進行商討,將制定出應對措施。”
面對國際巨頭的競爭,產品覆蓋軍工市場和民用市場的江蘇博納雨田通信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偉向記者表示:“其實這一天早就預料到了,這一天遲早是要來的,不過比我們料想得早了一些。國際巨頭參與進來,這也使我們在產品規劃上都提高了緊迫感。”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