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導航就用GPS的時代或許就要結束,國產北斗導航系統已經蓄勢待發,大有“來勢洶洶”之勢。
近日,試運行一年的北斗導航系統正式開始提供區域服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表示,目前北斗系統在中國和周邊地區已經可以獨立提供衛星導航定位和授時服務,總體性能與美國GPS相當。
從資本市場上來看,“熊”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北斗導航概念無疑是近期最大的熱點之一,北斗星通、國騰電子、北方導航等相關公司強勢上漲。
取代GPS空間大
“相比GPS系統,北斗系統新增的通信功能可謂一大優勢,是對傳統觀念中的導航系統進行改革的一次創舉。該功能可不斷得到技術及功能的充實和擴展,未來的北斗系統將不單純是導航系統,更多元化的功能及兼容力能助其與GPS形成差異化競爭。”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高博軒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財商》記者采訪的時候表示。
冉承其近期表示,短信服務是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的特色。一般來講,世界上其他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只是告訴用戶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而北斗系統除此之外還可以將用戶的位置信息發送出去,使用戶想告知的其他人獲知用戶的情況。
據介紹,北斗一代自2003年底正式運行以來,到目前為止注冊用戶數大約在10萬,主要應用在國防安全領域,以及一些特定行業如漁業、氣象、交通、通信、電力等領域,其中漁業應用最廣,占比超過60%。
但由于北斗一代屬于試驗衛星導航系統,用戶容量有限,目前市場上95%的導航終端仍然由美國的GPS占據。
目前來看,北斗定位精度高于GPS系統,但北斗系統整體布局的效率與GPS仍有差距,北斗計劃于2020年以35顆衛星覆蓋全球,而GPS僅用24顆衛星即完成全球覆蓋。
上海新時代證券策略分析師付少琪認為:“北斗導航全面取代GPS這個想法可能有點夸張,但是因為已經站穩了軍用和政府用導航市場,再朝民營方面滲透的話,競爭力就得到了很大的加強,不要說是全部占領GPS市場,就是占領個1/3到一半。對于相關一些上市公司來說,盈利增長已經相當可觀了。”
市場有多大?
事實上,能給資本市場帶來想象力的往往是廣闊的市場空間,北斗導航概念也不例外。
冉承其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透露,2012年衛星導航產業已經超過1200億元,將來中國該產業會突破5000億元人民幣。
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咨詢中心統計,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北斗一代終端社會持有量為10萬余套,參與北斗終端研發或銷售的企業數量為50~60家,年產值為3億~4億元左右;而GPS導航終端2011年的總銷售量突破4500萬臺,產值接近700億元,參與企業超過6800家。由此可見,北斗導航相關的領域還是有很大發展潛力的。
國泰君安預計,按照衛星導航產業每年20%的復合增速,2015年北斗占到15%的市場份額,那么2015年北斗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70億元以上,未來三年復合增速將在70%以上,產業將迎來蓬勃發展的機遇。
盡管如此,北斗導航系統在發展過程中顯然還要克服一些問題。“核心部件、核心技術的缺乏是北斗系統研制過程中的難點,核心技術無法進口,自主研發周期又較長,資金需求也較大,對我國相關研發團隊是巨大挑戰。而北斗系統的商業化應用目前還未完全開啟,裝載北斗的芯片以及兼容終端等方面的制造略為滯緩,大眾還無法享受北斗的諸多優勢。相關部門在開拓市場及擴展產業鏈條方面應加大行動力度。”高博軒說。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