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將同目前壟斷國內導航產業95%以上的GPS展開正面競爭。“北斗志在將中國用戶從GPS手中搶回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李祖洪認為,到了2020年,肯定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北斗。
隨著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下稱“北斗”)開始向亞太大部分地區提供持續無源定位、導航、授時等試運行服務,這種有著獨特源定位和短報文特色服務的導航衛星系統正式亮相于世界。
“一般衛星導航系統只是告訴你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而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除了讓你自己知道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之外,還可以將你的位置信息發送出去,使你想告知的其他人獲知你的情況。把短信和導航結合,是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獨特發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說。
人們的期望很大,因為這是中國首次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導航系統。而在這背后,是市場各界、產業上下游對于衛星導航產業的“商業窺探”。
形成三條產業鏈
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按產業上中下游基本可分為:上游是導航與衛星制造、芯片、OEM板卡、模塊、天線等;中游是終端集成、系統集成;下游是銷售、運營、服務。目前,國內企業主要集中于貿易環節,占下游份額的七成,主要是代理銷售國外的高精度接收機產品、模塊、OEM板,而在運營和服務領域所占份額很小。
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咨詢中心統計,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北斗一代終端社會持有量為10萬余套,參與北斗終端研發或銷售的企業數量為50~60家,年產值為3億~4億元左右;而GPS導航終端2011年的總銷售量突破4500萬臺,產值接近700億元,參與企業超過6800家。
北斗的獨特優勢在某些方面甚至優于GPS。業內人士介紹,北斗除在定位、導航功能方面不弱于GPS外,其授時功能主要應用于金融、電力以及通信等領域,北斗授時精度能達到10納秒的級別,其特有通信功能有望成為無線移動通信的重要補充,對資源調度、安全監控和防災抗災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市場人士表示,作為科技含量極高、人力資本密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北斗導航衛星產業化的市場空間極富想象力。
有券商研報指出,北斗將最終成為與GPS相抗衡的衛星導航系統,挖掘北斗導航衛星產業的投資機會,可遵循兩條投資思路:首先是相關衛星導航系統設備制造商;其次是隨著產業升級改造,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的衛星導航系統服務商。
海富通基金投資經理楊帆表示,借鑒全球衛星導航產業的發展軌跡,未來的應用將沿著國防、特定行業和大眾三個層次展開。國防應用會率先展開,但是大眾應用將來會是主戰場。短期來看,面對國防應用需求的公司會率先反應。
賽迪顧問消費電子產業研究中心衛星導航事業部總經理王平表示,目前中國衛星導航市場規模是1000億,2015年將達到2000億,2020年將會是4000億,北斗的逐步完善將成為產業發展最核心的推動力。
據分析,北斗的發展將形成基礎產品(包括導航天線、終端芯片、板卡、導航地圖等)、導航終端產品和運營服務三大條產業鏈,影響國防、漁業、交通、通信、電力等各大領域。國騰電子、海格通信、中海達、四創電子、中國衛星、高德、四維圖新等上市公司,以及東方聯星、南方測繪等非上市公司均會因此受益。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