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技部獲悉,《導航與位置服務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預計下半年出臺。首先突破三大核心技術,即泛在精確定位,全息導航地圖,智能位置服務。其次開展三類應用示范,即研制導航與位置服務應用系統,開展公眾、行業及區域應用示范。第三構建一個體系框架,即面向未來導航與位置服務需求,構建國家定位導航授時體系框架,開展技術實驗和驗證。先行實施產業布局的相關上市公司也將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科技部有關專家向記者表示,此次出臺的相關規劃都是基于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科技領域,尤其是衛星導航系統,是按照《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而制定的。
對此,科技部制定了該項規劃的具體目標:首先突破三大核心技術,即泛在精確定位,全息導航地圖,智能位置服務。其次開展三類應用示范,即研制導航與位置服務應用系統,開展公眾、行業及區域應用示范。第三構建一個體系框架,即面向未來導航與位置服務需求,構建國家定位導航授時體系框架,開展技術實驗和驗證。
最后是建立三個創新平臺,即實施導航與位置服務科技創新工程,建立人才創新平臺、技術創新平臺、產業創新平臺。
面對政策支持和不斷成熟的市場,相關企業開始加速跑馬圈地。合眾思壯副總裁曹紅杰近日對《證券日報》表示,為打破規模瓶頸,公司正在各地陸續建設中國位置服務平臺,最終形成分布式、多節點的位置云服務體系。
1.事件
從12月27日開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提供試運行服務。
2.我們的分析與判斷
我們認為:北斗二代是國內自主的衛星導航產業化運營系統,將與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羅納斯、歐洲的伽利略并列成為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在北斗運行的最初幾年,特種用戶和戰略性行業用戶的剛性需求將拉動終端需求持續大幅增長,成為衛星導航應用產業最長最快的領域。
(一)北斗二代面向產業化應用
我國的北斗導航一代系統于2003年建成,由三顆地球同步靜止軌道衛星和地面系統組成,可為我國及周邊地區的中、低動態用戶提供定位、短報文通信和授時服務,多年來已經應用于水利、漁業、交通、救援及特種領域等,由于北斗一代是試驗系統,應用能力和范圍受到很大局限;北斗二代的目標是產業化運營,目前已經發射10顆衛星,到2012年底,將建成由16顆左右衛星組成的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具備覆蓋亞太地區的服務能力,具有定位、導航、授時以及短報文通信功能;2020年左右,建成由30余顆衛星組成,覆蓋全球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二)北斗二代開啟衛星導航新篇章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并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未來將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并兼短報文通信能力。試運行期間,二代的位臵精度為平面25米和高度30米;測速精度為每秒0.4米;授時精度為50納米;明年10月份,位臵精度將由25米提高到10米左右。
北斗將在智能交通、路況信息管理、道路堵塞治理、車輛監控和車輛自主導航方面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還將應用于土地和農田的整理和管理,以及建筑施工領域監測等等。在國防領域,北斗導航系統能使軍隊作戰效能提高100-1000倍,作戰費效比提高10-50倍,大大提高國防能力,并減少國防經濟的負擔。同時北斗的授時功能將使我國擁有獨立自主的授時體系,這對于電力、電信等戰略性行業的安全運營至關重要。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