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斗三號全球系統開通服務,進一步刺激和拉動了各行業對北斗衛星導航技術應用的需求和投入,2021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繼續保持穩定高速增長態勢,產業生態范圍進一步擴大,結構持續優化。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于賢成表示,2021年是我國北斗三號系統提供全球服務后的第一年,也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正全面邁向綜合時空體系建設的新階段。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北斗系統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
其中,包括與衛星導航技術研發和應用直接相關的芯片、器件、算法、軟件、導航數據、終端設備、基礎設施等在內的產業核心產值同比增長約12.28%,達到1454億元人民幣,在總體產值中占比為31%,增速高于上一年。由衛星導航應用和服務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同比增長約18.20%,達到3236億元人民幣,在總體產值中占比達到69%。
白皮書顯示,2021年數字經濟的推進,加速了北斗融入電力、農業、通信等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在電力行業,截至2021年底,全行業已推廣應用北斗定位、授時、短報文通信等各類終端超過38萬臺套,國家已完成了超過2000座電力行業北斗地基增強基準站的建設和部署。
在農業領域,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全國已安裝北斗自動駕駛系統的農機超過10萬臺,實現了跨企業農機作業數據整合,水稻、小麥、玉米等主糧作物收獲和拖拉機作業的24小時動態監測。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副會長吳林對記者表示,比如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的北斗農機自動駕駛系統,可以用于耕地整地、播種、覆膜、種樹、開溝、噴藥和收獲等環節,實現了農業生產的耕種管收的全環節作業。
北斗系統不僅全面賦能國家基礎設施,它還在共享經濟、智能手機等大眾消費領域實現大規模應用,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白皮書顯示,2021年國內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超5.1億臺,其中具有衛星導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3.43億臺。截至2021年底,國產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塊銷量已超過2億片,伴隨芯片等基礎產品技術的持續突破,國內建立并實施了北斗基礎產品認證檢測制度。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副會長孫中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伴隨著共享單車的領域里北斗高精度的應用,像外賣騎手以及大眾電動助力車等等這些應用的普及,北斗高精度大眾化普及化應用已經在這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使北斗高精度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